国际编号199947号小行星正式命名为“柴达木星”

宇宙奥秘 2年前 (2022) aysz01
0

(神秘的地球报道)据新华网南京8月24日电(王珏玢):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赵海斌24日向记者介绍,由该台发现的国际编号199947号小行星近日已正式命名为“柴达木星”。柴达木星的命名,对今后该天体的研究、探测和应用起到前驱和开拓的作用。

柴达木星首次发现于2007年4月16日,由紫金山天文台盱眙观测站近地天体望远镜观测发现。此后,美国洛威尔天文台、卡塔琳娜天文台、莱蒙山天文台的观测也验证了这颗小行星的存在,国际小行星中心于2008年11月给予其199947号的国际永久编号,并确认紫金山天文台拥有该天体的发现命名权。

观测结果显示,柴达木星轨道半长径为2.64天文单位,轨道周期为4.28年,与地球最远距离可达到6.61亿公里,最近1.31亿公里,从地面近地天体望远镜即可观测到该天体在缓慢移动。

赵海斌说,小行星研究对于揭示太阳系的演化、生命的起源、深空资源的探测和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。小行星从发现到最终命名,需要历经一系列观测和研究过程。在首次发现后,小行星还需要得到其他天文台站的观测印证并确定轨道,才能获得国际小行星中心的永久编号。小行星命名权一般属于发现者,由命名权所有单位向国际小行星中心提出命名申报,再经过专家评审,被发现的小行星才能正式命名通过。由于小行星命名的严肃性、唯一性和永久不可更改性,能够获得小行星命名被视为一项国际性、永久性的崇高荣誉。

相关报道:德令哈天文科普馆开馆暨“柴达木星”命名大会在德令哈举行

国际编号199947号小行星正式命名为“柴达木星”

杨戟台长宣读国际小行星联席会关于“柴达木星”的命名公告

(神秘的地球报道)据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:8月17日,在金风送爽,秋高气和的日子,我们在金色世界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市隆重举行由中共海西州委、海西州人民政府主办的德令哈天文科普馆开馆暨“柴达木星”命名大会。“柴达木星”是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盱眙天文观测站自主发现,2013年,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与中共海西州委、海西州人民政府共同申请,经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,国际编号为199947号的小行星正式命名为“柴达木星”。“柴达木星”的命名,对提高青海省海西州的知名度,在国内外的影响,增强社会凝聚力、倡导科学精神,推动海西科技、文化和经济的繁荣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。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台长杨戟,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科学部常务副主任汲培文,青海省科协副主席、青海省科技馆馆长徐东向,紫金山天文台赵海斌研究员,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,青海省科技厅政策法规与基础研究处处长段靖平,中共青海省海西州委书记文国栋,海西州委副书记、州长诺卫星,德令哈市委书记孙立明,海西州人大副主任任海英,海西州政协副主席旦却加,德令哈市委副书记、市长李春生以及全国各高等院校、科普场馆专家、学者200多人出席了大会。

中共海西州委常委、副州长陈伟主持仪式,诺卫星州长致贺辞。他代表州委、州政府向为场馆建设付出辛勤汗水的建设、设计、施工、布展等单位及广大工作人员致以崇高的敬意!对德令哈天文科普馆项目以及在“柴达木星”命名事宜给予大力支持、协助、指导的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表示衷心的感谢!青海省科协副主席、省科技馆馆长徐向东向海西州颁发“柴达木星”命名证书,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台长杨戟致辞并宣读“柴达木星”国际命名公报,“柴达木星”发现者代表、紫金山天文台盱眙天文观测站站长赵海斌研究员介绍“柴达木星”发现经过和轨道运行情况并赠送有关科技资料和“柴达木星”纪念光盘。诺卫星州长代表海西州人民政府与北京天文馆签订合作协议, 中共海西州委书记文国栋宣布德令哈天文科普馆开馆。

柴达木星是紫金山天文台于2007年4月16日,用盱眙观测站近地天体望远镜发现的, 国际小行星中心于2008年11月给予199947号国际永久编号,并确认紫金山天文台拥有该天体的发现命名权。柴达木星偏心率为0.291,轨道倾角为16.29度,轨道半长径为2.64天文单位,轨道周期为4.28年。小行星的研究对于揭示太阳系的演化、生命的起源和深空资源的探测和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。开展柴达木星的命名,对今后该天体的研究、探测和应用起了前驱和开拓的作用。

满载着“艰苦创业、无私奉献、勇于创新、团结奋斗、科学务实”的柴达木精神,满载着海西州、柴达木地区光辉业迹的柴达木星将永远闪耀在宇宙星空之中!

版权声明:aysz01 发表于 2022-04-21 9:09:43。
转载请注明:国际编号199947号小行星正式命名为“柴达木星” | 鳌游发现

暂无评论

暂无评论...